股票代码:开云最新官方网址
智能制造
你可以射击跳伞的伞兵但不能射击带着降落伞的飞行员为什么?

发布于:2025-06-16 20:06:57  来源:开云  点击量:14次

  战争的背后,常常隐匿着不为人知的规则与约定,这些潜规则在战场的交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中国古代有句古训:“两军交战,不斩来使。”这句话流传至今,成了军事冲突中的一条隐形准则。而在现代的空中对抗中,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——飞行员一旦跳伞,敌军必须停止开火。

  这一条潜规则,与“伞兵”有着根本的区别。伞兵是专门执行空降任务的士兵,他们的任务一旦开始,便是投入敌阵,继续战斗。而飞行员则是空中战斗的核心人物,他们的飞机是战斗的延伸,非生死攸关的时刻,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座驾。当飞行员不得不跳伞时,往往意味着他们已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决策。这时,如果敌人开火,便是对这条潜规则的违背。

  你可以攻击跳伞的伞兵,因为他们依然肩负进攻任务,跳伞后的身份仍然是敌军的直接威胁。然而,飞行员的身份则完全不同。跳伞的飞行员,意味着他们已放下武器,终止了战斗。失去飞机后,他们已不再是战斗力的象征,敌军对他们的追击便违背了人道主义的精神。国际条约和《日内瓦公约》明确规定,任何从遭遇空难的飞机上跳伞的人员,在空中降落时,不应成为攻击目标。这是因为,跳伞意味着放下了敌对的意图,飞行员已经“脱离了战斗”,他不再是敌人攻击的对象。

  但伞兵不同,他们执行的是战斗任务,跳伞后依然在战斗序列中,随便什么时间都能成为威胁。

  这一条潜规则,最早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空战依然处于初期阶段。飞机作为一种新型武器,虽然技术远不成熟,却充满了改变战争格局的潜力。飞行员基本上没有任何防护,飞机座舱简陋,飞行员往往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,面临生死存亡的巨大危险。

  飞机首次登上战场的那一刻,便标志着空中作战的诞生。1911年,意大利飞行员朱利奥·加波底少尉成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中轰炸,尽管结果并不显著,但它标志着空战的开端。然而,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空战的真正规模才开始显现。

  各国初期对空战的认知不足,飞机大多数都用在侦察任务。侦察机的主要优势是能迅速穿越敌线,带回情报。飞机的武器库异常简陋,甚至有时飞行员、渔网或扳手等奇怪的物件,尝试击落敌机。直到战争进入第二年,飞机开始配备机枪,专门的战斗机逐渐诞生,空战也变得更激烈和残酷。

  当时的飞行员,大多来自欧洲的贵族家庭。飞行员身份的独特性,使他们的死亡率居高不下。英国的世袭贵族在一战中的死亡率高达20%,几乎是普通士兵的两倍,许多贵族家族的血脉因此断绝。飞行员作为贵族阶层的一部分,往往表现得英勇无畏,在战场上冲锋陷阵。而“失去武器的骑士”这一信念,也让他们不忍心对跳伞的飞行员进行攻击。

  尽管如此,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行员死亡率依然很高。飞行员必须快速打开座舱盖,爬出座舱,跳离机身,且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拉开降落伞。对于许多人来说,这一过程中,生还的机会几乎等于零。即便是幸运者,降落时也面临着极大的危险。如果降落地点正好落入敌军阵地,敌军不一定遵循任何规则,敌人可能毫不犹豫地将其击毙。

  二战的爆发,使得这一潜规则遭遇了巨大的挑战。战争的残酷程度远超一战,仇恨充斥了整个战场,尤其在太平洋战场,跳伞飞行员成为了敌人报复的对象。日本的飞行员更是毫不留情,他们不仅不遵循“跳伞飞行员不得攻击”的规则,甚至开始实行不允许自己飞行员跳伞的政策。许多飞行员被束缚在座位上,无法逃生。

  1942年,杜立特空袭后,日军对美军飞行员的待遇更是极为残忍。被捕的美军飞行员遭到极端对待,部分被残忍处决。而日军为了应对战局的恶化,开始大量组织自杀式攻击,也就是后来的“神风特攻队”。这时的日本飞行员,往往被要求不携带降落伞,以确保他们不会有任何退路。

  相比飞行员,空降兵的命运则更加悲惨。空降兵是一支专门执行空降作战的部队,他们的任务不仅要求快速渗透敌阵,而且一旦进入战斗状态便无任何撤退余地。在二战期间,空降作战的次数超过一百次,其中大多数属于小规模战术性空降。尽管这些小规模的行动通常取得成功,但空降兵的伤亡率极高,特别是在盟军空降兵的行动中,误伤事件屡见不鲜。

  例如,在西西里岛空降战役中,盟军损失惨重,70%的空降兵人员与装备损失竟来自友军的误击。英国和美国空降兵在飞越己方舰队时,未能及时通知海军,导致被误认为敌机并遭到猛烈的防空火力攻击。降落后的美军空降兵甚至遭遇了自方部队的射击,最终造成了惨重的损失。

  尽管《日内瓦公约》明确规定,跳伞飞行员应当不成为攻击目标,但在战争极端的背景下,敌我之间的仇恨常常远超于了对这些规则的尊重。在现代社会,随着人道主义观念的不断深化,士兵的素质和人道主义教育得到了较大的提升,跳伞飞行员不被攻击的潜规则依然存在并广泛遵守。然而,在某些特定的战场上,出于战略考量,某些国家和阵营仍坚持“以绝后患”的极端行为。

  这其中蕴藏着战争的深刻悲剧:在战争的惨烈冲突中,尽管有着各种规范和条约,但人性、仇恨和策略常常使这些规则变得不堪一击。而这些历史,至今仍在提醒我们,战争的残酷远远超出了我们对规则的理解与遵守。